10月15日,由青海省能源局联合海南州人民政府、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(负责青甘两省天然气管道运行维护)共同主办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灾害管道泄漏应急演练,在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正式开展。青海省公安厅、省应急管理厅、省地震局、省消防救援总队,以及西宁市、海东市、海西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代表现场观摩指导,8支应急抢险队伍、60余名人员全程参与,全方位检验极端灾害下的协同处置能力。
本次演练以“实战化”为核心,模拟青藏高原东北缘突发强震——不仅造成涩宁兰天然气主干管道断裂泄漏,还引发道路坍塌、电力中断、通信失联的“四断”险情,对抢险救援形成多重阻碍。演练现场设置“警戒疏散、信息报告、地企联动、抢修保障、通讯恢复、环境监控、人员安置”七大实战科目,公安、消防、医疗、管道运维、通讯保障等队伍分工协作,在紧张有序的调度中推进抢险流程。
其中,跨山光缆抢修与应急物资转运成为本次演练的关键难点。由于震后道路阻断,地面人员与设备无法快速抵达受损光缆区域,而通信中断将直接影响抢险指令传递与现场情况反馈。
此时,协会理事单位旭日蓝天(武汉)科技有限公司应急救援队携水星X480大载重无人机紧急驰援,承载急需的光缆接驳设备与应急物资,在复杂气流环境中精准完成跨山投送。
水星X480无人机的性能优势在此次演练中尤为突出:其最大载重可达300公斤,能满足多类型应急物资的运输需求;模块化设计更支持快速切换作业模式,充分适配高海拔灾害场景的多样化需求。
此次演练不仅验证了政企联动、多部门协同的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性,更凸显了无人机技术在低空应急领域的核心价值。从地震、洪涝等自然灾害中的“空中生命线”,到偏远地区应急保障的“快速响应力量”,高适应性应急无人机正推动救援模式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科技赋能型”转型。随着低空经济与应急产业的深度融合,这类装备将进一步成为构建“空天地一体化”应急救援体系的关键支撑,为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安全与财产保护筑牢防线。